古人“加班”是常事?“加班费”有多少?聊一聊古代加班变迁史
古代朝廷
【资料图】
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,在这段历史的洪流中王侯将相身居庙堂之上,看起来可谓无限风光,但其背后亦有外人不可理解的心酸,除了日常工作之外,他们的频繁“加班”可谓是苦不堪言,古代加班也是常事。
而普通的民众,像下地劳作的男人、纺纱织布的女人,为了生计,他们的“加班”更是不言而喻。所以说,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普通民众,在古代也都逃不过“加班”的命运,因此与之对应的工作制度也在历朝历代的历史轨迹中逐渐发展成型。下面来聊聊我国古代的“加班”文化。
古代加班制度的存在及其形成与发展
1、最古早的“加班”文化
最早的“加班”是从官员“为君忧,为民忧”的凌云壮志开始的。在如今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“加班”的文字记录是史书《国语》。《国语•吴语》里曾记载,晋国大夫董褐为保全疆土免遭吴国屠戮,夜以继日同吴王夫差谈判。这可以被视为是古代“加班”的典型例证,官员为国事夜以继日,没有休息。
古代官员
接着西汉时期,官员的“加班”的情况也不多。《汉书·万石君传》中记载:“每五日休沐归谒亲。” 《汉律》中亦言:“更五日的沐两日”。意思是说官员在工作5天后,会连休两日回家看望父母与跟亲人相聚。
还有一关于“加班”的案例,《汉书•薛宣传》中:“及日至休吏,决曹椽张挟独不肯休。”每到官员休假,张挟就放弃休息的时间,依旧上班办公。可见在初期,这时的“加班”制度还不成熟,“加班”更多是出于自发的责任感,而非强制要求。
2、 “加班”文化的逐步发展到成型
有唐以来,加班现象开始比较常见,其中典型代表之一就是白居易,他从29岁就居住在长安,多数时间都是用在“加班”上。为此,他在《晚归早出》中记述:“退衙归逼夜,拜表出侵晨。”此诗中一言一语无不表露出常年加班,每天回家时已经接近半夜,给白居易带来极大的困扰。
另有唐朝著名的宰相姚崇,姚崇当时年事已高且身为宰相,依旧没有得以幸免的,还是要值夜班,由此可以窥见“加班”文化在唐代就已经慢慢成形。
唐朝宰相姚崇
等到了清朝以后,早中期受明代的影响,“加班”上朝制度更加严格,基本上每天需要凌晨起床赶赴早朝,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,还要坚持值夜班。有的官员上班,清晨早朝、白天办公、夜班值班,甚至要连续上48个小时的班,有时候遇上紧急事务、国家大事,有可能还会“加班”100多个小时。
古代“加班”的主要职责
1、 皇帝也要加班
在古代,说到“加班”第一个的便是皇帝了。作为皇帝,每天都有太多的“工作”要完成,偶尔加个班也不足为奇。或者遇到勤勉爱民的皇帝,“加班”也并不稀奇。皇帝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政务、批阅奏章。在多事之秋,往往仅靠白天是工作不完的,因此就需要“加班”完成了,毕竟第二天又有第二天要批阅的奏章。
从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开始,秦始皇难道只会打仗吗?当然不是,作为第一个皇帝同样不可避免的要加班,在《汉书》中,“秦始皇躬操文墨,昼断狱,夜理书。”这说明秦始皇白天要处理重要的事务,夜晚还要批阅奏章,昼夜忙碌。
无独有偶,东汉时皇帝刘秀,每天与大臣商议政事,“加班”到半夜。明朝皇帝朱元璋,从亲自任宰相主持政务开始,他每天都要批阅二百份奏章,此外还有几百件的公事要处理。
明朝皇帝朱元璋
来到清朝,著名的康熙皇帝从他14岁亲政开始,直到逝世,除生病、三大节、重大变故外,几乎每日听政。而雍正更是当之无愧的“加班王”。据说在12年间,即使过年也几乎没有休息过,期间批阅的奏折多达23000-35000件。
2、 臣子加班
既然皇帝要加班,作为臣子自然也要舍命陪“君”子。众所周知诸葛亮,他为刘备鞠躬尽瘁,将一生都奉献了给刘禅。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就有记载,最终导致诸葛亮死亡的原因就是他自己连续不停的工作,过度劳累所导致的。
通常臣子“加班”分为几种形式。首先,是日常的值班,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“加班”。其次,为了起草重要或者紧急的文件。再次,为了皇帝的需要,皇帝要“加班”,自然会出现一些需要,臣子要能够及时的给出回应。最后,为了处理紧急要务,有时是“时间紧急”,只能连夜处理。
前面提到的朱元璋,因为每日要处理的公事过多,所以便挑选一些有才学的人做殿阁学士,在其“加班”时从旁协助。其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动笔写诏书,因此他们值夜班是常有的事,有时甚至会连值数班。
有很多重要决策并不是能够在上朝时当场决定的,往往是退朝后才作出的,这就是所谓的“禁中夜半定天下”。因此,文字秘书值夜班也就成为常例,就是为了做出比较紧急的决策时可以及时记载。唐代担任朝廷诏令起草的中书舍人,作为中央政府的机要文字秘书,他们是要轮流值夜班的。
古代官员工作
没有人能够控制突发情况发生的具体时间,这就需要有值班人员负责或者相关退朝官员或下班的衙门进行处理。汉武帝驾崩后,武帝的亲信谋臣霍光为保护八岁登基的昭帝,便每晚都在宫中值班。一天晚上,宫里的一棵老树倒了,发出奇怪的声音,引起了宫里的混乱。霍光一面令守卫守护小皇帝,一面带人前往符玺台保护玉玺。
3、 普通民众的忙忙碌碌
即使在古代,普通老百姓也没有不用“加班”这一说,他们或者受限于时节,或者受限于官僚制度,再或者就是经济问题。农民的耕作,农作物会受天气影还有温度等不可预期的影响,在夜里如果天气突变,农民就不得不连夜起来劳作了,再说夏天、冬天容易出现过于极端的温度,农民可就有得忙碌了。
此外,在某些律法严厉的朝代,百姓为了缴纳赋税,也会因此不得不“加班”劳作。《汉书》有载:“冬,民既入;妇人同巷,相从夜绩,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”,冬天,纺织织布的女工“加班”,一个月要加班四十五天,每天都要做很多额外的工作,这相当于加班。
古代百姓
谈谈古代的“加班费”
1、 义务劳动
古代的大多数官员还是需要加班的,而且很经常要值夜班。有时如唐朝的姚崇就算是身为宰相也不能避免,最关键的是古代值夜班没有“加班费”的,并且当时封建制度就决定了没有人能够对此做出反抗。
封建制度崇尚的三纲五常的“三纲”中,排在首位的就是“君为臣纲”,一切艰辛办公都是为了君主的需要,并且没有说不愿意以及取得报酬的权利,只要皇帝要求“加班”,则一切都显得理所应当。除非皇帝主动奖赏,但奖赏并不是时时存在,因此在大多数时候,官员所谓的“加班费”,其实都是义务劳动。
纵观历朝历代的故事,飞黄腾达确实有存在,但是更多的还是即使加夜班,最终也是一无所获。就像杜甫,一生都在为国为民,可以说是为了民生,操碎了心,无时无刻不在“加班”,为公忘私,而其最终结局众所周知,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。
2、 晋职加薪
在乾隆时期,一日深夜,乾隆皇帝突然决定向准葛尔的部队出兵。 在我国古代,出兵还必须要有“名头”,叫做“师出有名”。因此,乾隆皇帝召集了值班的官员来起草诏书。当时,在军机处值班的只有一位官员叫巴延三。
乾隆皇帝
当时,巴延三只是军机上的一个小人物,但由于此次给乾隆皇帝起草的诏书,被乾隆记住了巴延三这个人。后来,因为受皇帝赞赏在乾隆皇帝的照顾下,此人一路被提升到两广总督的职位。可见在古代“加班”也还是有好处,说不定就能得到皇帝的赏识而平步青云。
也有忠于职守的“加班”人,当他们幸运的时候,他们会遇到了巡逻的上司。《后汉书·黄香传》记载:东汉张汉帝时有一位名为黄香的官员。由于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,他被推荐去尚书台当值。这个人很老实,尚书台每天都要值班。
那些当班的人都欺负黄香初来乍到,都要黄香帮忙顶班,黄香一个都不得罪,有求必应。直到某次皇帝来到尚书台巡班,找来值班册一看,当日并不是黄香的班,就问是具体什么情况,黄香老实的说出实情,皇帝听完后很是感动,当即就给黄香升了官。所以说,“加班”除了义务劳动,也还是有希望获得“加班费”的,只是几率会相对较小。
总结
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,最终官员和百姓都被迫屈服在更强大的“权威”之下,可以看出中国的“加班”文化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风气。
古代官员议事
从现代的角度看来,古代官员的“加班”历程还是略显辛酸的,强制加班,一有不从便是性命之忧,同时还没有“加班费”。 以一言概之的话,可以说是辛辛苦苦办公,勤勤恳恳为君,结果却是晋职加薪全靠运气。
相比之下,生活在当下却依然嚷嚷着“被老板压迫和剥削”小白领是否能够感受到一丝侥幸呢。最后想说,“加班”并不是义务劳动,所谓的“恩赐”也不是高人一等,应当以史为鉴才是历史存在的真正意义。
参考文献
[1] 《玉堂清冷不成眠——古代秘书值班众生相》
[2]《中国古代秘书知识系列之十一 古人是怎样值班的?》
[3] 《值夜,几人欢喜几人愁》
[4] 《古代因值夜班而升官的幸运者》
[5] 《古代秘书值夜班趣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