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
东北娥哥和60多位小弟的“忘年交”故事:把小区过成了大家庭

百度新闻     2023-09-08 19:32:43

记者 田汝晔 孙雪萌

这是一个东北大哥和60多位小弟“忘年交”的故事。

在长春双阳,有一个“神秘组织”——“娥家班”,成员们皆以大哥、小弟和小妹相称。成立近3年,“娥家班”收获了60多名成员,平均年龄9岁,最小的成员只有11个月,带头的娥哥始终稳坐“大哥”之位,名声响彻双阳,在全网收获了300多万粉丝。


(资料图片)

娥哥还会组织各种家庭活动,让家长们共同参与孩子成长。困扰城市小区邻居互相不往来的难题让鹅哥一不小心解决了:他们把小区过成了一个大家庭,整个小区都变成了“亲戚”。

给60多位孩子当“大哥”

在长春双阳的一个小区,孩子们上学,大人们上班,按部就班的生活让小区里的孩子和大人们本无交集,日子单调而重复。

可有一个大人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类似平行线的生活。每当他出现在小区,小朋友们也随之而动,聚集在小区的游乐场,夏天打水仗,冬天打雪仗,好不热闹。一年前,他拿起手机记录了他们玩耍的日常,某一天,这些记录日常的短视频忽然火了,他们“忘年交”的故事给无数人带来了欢声笑语。

小朋友们都喊他娥哥。

娥哥与老四、老五

娥哥本名叫姜南,今年41岁,之所以能成为小朋友们的大哥,要从2020年11月说起。

娥哥当时是小区里第一批搬来的住户,“我愿意和小孩玩,每天忙完自家的生意,就下楼看看有没有小孩。”娥哥的初衷很简单,就想陪孩子们一起做游戏。

娥哥和大家玩得并不算顺利。他和孩子们近30岁的年龄差让不少家长心里犯了嘀咕:这人是不是不太正常?他是不是来骗小孩的?

娥哥只得一遍遍地跟家长们解释,我就是喜欢孩子,想着陪孩子们玩玩,但家长们还是劝孩子对他避而远之。

最初,只有老三、老四敢和娥哥一起玩。“你们喊我大哥怎么样?咱们以后就是好兄弟了。”娥哥向孩子们提议,8岁的老四带头喊了第一声大哥。可刚玩起来,老四就“消失”了,“老四的妈妈认为我可能会带坏孩子,赶忙把孩子带乡下呆了俩月。”

娥哥开始转变策略,他先试着跟家长建立联系,通过日常的交流,家长们感觉娥哥性格虽然有点幼稚,但是人不坏,有家长开始试着接受娥哥。

正因为娥哥太会和孩子们玩了,一来二去,娥哥的名头在小区里慢慢叫开了,就连自己的儿子也加入团队,成了“老五”。

不到三年,娥哥的团队已经加入了60多名成员。人多记不住名怎么办?他开始给大家排名编号,排名只按先来后到,不按年龄,如果两个孩子是亲兄弟姐妹或是几个人同时前来,那就在后面加个小数点,如6.1、17.1、41.1……

当大哥靠的是人品

娥哥身材微胖,走起路来喜欢摇摇晃晃,憨厚的外表和幽默的性格让他看起来比同龄人多了些稚气。

之所以能成为孩子们的大哥,娥哥靠的不是年龄大,而是令人信服的人品。

为了让更多的家长放心,娥哥给团队制定了“三玩”政策:开心地玩、安全地玩、让家长放心地玩。“先写作业,写不完作业我不跟你玩。”这是娥哥跟每个孩子打招呼说的第一句话。

娥哥和娥嫂给孩子们整理零食

娥哥家住一楼,孩子们玩累了就去找他喝水,他给孩子们准备零食水果,再到后来,娥哥还准备了一个医药箱,谁不小心擦伤了摔倒了,给他们简单消毒、包扎伤口;谁的自行车坏了给他们修理;有时候还要当孩子们的老师,辅导课后作业;每当谁遇到困难或有了矛盾,娥哥都会耐心倾听,给予建议和出面调解。

这些生活中看似琐碎的小事,构成了娥哥和孩子们的日常。

随着团队规模的壮大,娥哥给团队起名为“娥家班”,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如愿以偿加入“娥家班”,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考察标准和流程。

“学习成绩不好的先不要,说脏话的不要,写不完作业的不能一起玩。”娥哥说,每个孩子的考察期是一个月,前提是玩乐不能耽误学习,这并不是排斥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,而是希望孩子能在有且仅有一次的童年里,兼顾好学习和玩乐。

娥哥意识到,当团队有了一定的规模,不能再带着孩子们“傻玩”了。一声“大哥”的意义代表了各种担当和责任,“还有我必须要陪伴着他们的那种使命感。”

他带着小弟们捡纸壳、收瓶子,卖废品的钱就用来买零食和玩具,忙活一天也就能卖二三十块钱,但通过这件事,孩子们对金钱和勤俭节约有了概念。

娥哥和孩子们每天玩耍、学习、调解矛盾,在这个新小区里,娥哥带领的“娥家班”带来了热闹和活力。“他们的童年确实不一样,我为他们感到高兴,能参与他们的童年我也特别荣幸。”

把小区过成大家庭

作为80后,娥哥的童年是在东北屯子里度过的。

他一直忘不了东北农村那种童年的快乐,“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影响一个孩子,我也算找到了我的归宿。”娥哥觉得自己是幸运的,他做了一次“过期小孩”,一直能被童年的余温温暖着。

一晃就是三年,“娥家班”的大事小情早已占据了娥哥生活大部分的时间。他们从不认识到相知再到形影不离的过程,让娥哥找到了十多岁住在屯子那种久违的感觉。

娥哥和孩子们之间的友谊,早已超越了年龄,更多的是双向奔赴的付出。通过孩子们,很多家长也共同参与进来,他们打心眼里感激娥哥所做的这一切。根据孩子的编号,他们自觉地成为“四姨”“三十三姨”“十一姨夫”……整个小区都变成了“亲戚”。

“娥家班”的家长们每周都会聚在一起吃饭

“娥家班”的家长们每周都会聚在一起包一顿饺子,吃上一顿火锅,做饭的主力是这些姨们,每个姨都有自己的拿手好菜,只要大家聚在一起,总有说不完的话。

娥哥还专门成立了“娥家班活动中心”,只为让孩子们有更方便快乐玩耍的地方。过个儿童节,娥哥组织了全小区30多个家庭一起出门露营,举办亲子运动会。

在娥哥的带领下,孩子们学会了义气和担当,更懂得了感恩。21妹刚送来鹅蛋,23妹又送来了西瓜,17.2弟送来了自己抓的娃娃……不管大事小事,大家都喜欢来找娥哥。

回忆这些,娥哥有些动容。

他仿佛成了全小区人的“大哥”,几乎所有人都认识他,每次见面都能和他搭上几句话。他自己也知道,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小区,离不开这些孩子们。

双阳县城不大,娥哥每每去菜市场和超市,总会被人认出来。有人会跟他打招呼:你不是娥家班的大哥吗?你们小区在哪儿啊?还收不收小弟了?

娥哥火了,外界也有了质疑的声音。他清楚地知道,以后孩子们会长大,各奔五湖四海,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,再成立自己的家庭。“我坚信到我白发苍苍的时候,我们之间的关系都不会断。”

“我不会让大家失望的,一切交给时间。”娥哥笃定地说,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多年以后,自己思路清晰,身体健康,哪怕孩子们不在吉林,他也会跟大家常来常往,“娥家班”的故事也会延续下去。
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X 关闭

华中医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 ©  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